上海探索“税务+高校+金融”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 最新快讯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23-04-21 14:05:18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一迪


【资料图】

这学期,上海财经大学2022级税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上了一门“接地气”的课程。该专业86名研究生与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各科室科长每周分组共上一堂课,同研一个课题,一起参与金融企业调研,探索了一个“税务+高校+金融”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

今年2月,第三税务分局作为上海市金融行业特色征管分局,与上海财大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合作开展“鑫税研”活动,依托《税收征收管理研究》课程,由上海财大老师和第三税务分局相关负责人联合制定课题。从18个初始方向到最终敲定的10个课题,每一步探索和每一次打磨都为提升更可控的税收风险水平、打造更优化的税收营商环境提供借鉴。

“由上海财大充分发挥理论和学科优势、税务部门提供一线的政策和资源、金融企业搭建实践平台,‘鑫税研’项目将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金融税收征管研究走深走细走实。”第三税务分局副局长杨静表示,这是一次初探,也是一项创举。

走出教室,让税务理论“落地”

“税务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强调应用型,适合采用更加灵活多样、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要和现实对接,不能纸上谈兵。”与以往局限于教室里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上海财大公管学院税务专硕中心主任朱为群认为,“鑫税研”项目能够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走出课堂,通过了解实务,再带着答案回到课题。

“鑫税研”项目共设10个研究课题,由两个平行班级的税务硕士研究生分班分组共同参与。每个课题对应各4-5名学生的两个研究小组,由其按照各自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独立开展研究,其最终研究成果相互借鉴、相互印证。按照深化细化研究的要求,课题研究分“开题-企业调研-中期汇报-结题报告”4个阶段。

朱为群介绍,学生的人数分布是根据课题难易程度和学生规模设计的,课题设计也是从税务部门的业务需求和税务专业的理论研究实际出发,“每组4-5个学生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没有学生‘搭便车’,既能锻炼他们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又能促进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有思考就会产生好奇心,每次调研就会促进学生的思考,并提出新的问题。”朱为群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调研就变得有的放矢。

一次与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外汇管理处相关负责人的交流,让参与调研的方高骁同学对课题中抽象的“离岸金融”概念变得鲜活起来。“虽然我们课题研讨的是离岸金融,但其实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要建立离岸金融制度。”在交流中,方高骁通过工作人员的高频词“人民币国际化”意识到其中的联系。“离岸金融就是通过人民币与境外人士进行金融交易,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从而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离岸金融制度越完善,他们对人民币的认可度就越高”。

“一学期的实训经历能够让学生们有机会了解一线税收工作,从而对他们的职业规划产生深远的影响。就像播撒一颗种子在他们心里,今后无论走向哪个行业,都能带着更深的感情支持税收。”杨静说。

借助高校“智力”优势,开展前瞻性研讨

在上海财大公管学院院长范子英看来,“鑫税研”项目是一种党建、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是基于学校与税务机关双方科研需求的一次优势互补。“两者的紧密结合能够让课题中探讨的问题落地,推进税收中一些痛点问题得以解决”。

“我们期盼能充分借助高校、专业机构等专家智库,对支柱性产业、特色项目的研究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和前瞻性研讨。”上海市税务局党委委员、总会计师余静表示。

从理论到实践、从原理到操作、从政策到执行,税务一线的工作人员也借助高校的“智力”优势提升了税收服务能级。

第三税务分局税源管理一科科长李潇参与了两个课题的研讨。每周三,他都要花一下午的时间全程参与讨论,学生开阔的思路让他印象深刻。

“参与‘鑫税研’的同学一方面通过高校资源借鉴国际税收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他们能从更直观的角度提出优化税收征管和服务的建议。”李潇说,学生提出利用公共数据设计非居民税收风险管理模型,与征管实践有很高的契合度,让他很受启发。大企业税收相关课题已经在推进落地中,为上海提升服务纳税人能级打通“最后一公里”。

目前,20个课题研究小组已完成中期汇报,将在5月进行课题结项报告,其中6组优秀课题将作为“鑫税研”的研究成果,呈报上海市税务局和相关领域专家评审。具有可行性的优秀课题成果和政策研究报告将提交相关业务处室作为政策储备意见建议。

深化税收改革,发挥政策服务的“乘数效应”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和血脉,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是税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

“税收是金融发展重要的一环。金融企业税负成本的降低会传递到企业,从而形成良性的传导机制,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近日举行的第32个税收宣传月主题活动上,上海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金融贸易处副处长殷军也对“鑫税研”项目充满期许,希望更多税收改革的实践成果能在临港先行先试,发挥政策、服务的“乘数效应”,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布局临港、落地上海。

他举例说,临港新片区是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当企业选择依托临港这个跳板“走出去”的时候,如果搭配金融税收等便利化政策,就能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长期以来,上海税务部门不断健全大企业税收管理服务新格局,打造税收治理改革“先行示范区”。去年以来,为服务上海“四大功能”“五个中心”建设,上海市税务局探索建立了8个行业研究室,提出了34条主要任务,对金融、高端消费品、先进制造业等进行长期跟踪和深入研究,为打造上海大企业税收“高层次的个性化服务产品”“高质量的风险分析产品”和“高水平的经济分析产品”提供智库支撑,促进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工作集成突破。

其中,第三税务分局围绕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出了第三税务分局“鑫税智”品牌,基于“互联网+税务”模式,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价值,构建智慧税务生态体系。比如“鑫智汇”品牌通过12366问办协同、申报群、云直播等方式,为纳税人排疑解难,提高服务效率;“鑫知堂”增强税企互动,通过“专家来了”系列课程、大企业沙龙等活动,努力让政策精准直达,解税零距离。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饰品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