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工作进展如何
□ 近年来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深入推进,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已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平均覆盖率达到82.5%,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相关资料图)
□ 力争到今年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山东青岛举行的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上表示,力争到今年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当前各地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上进展如何?各地有哪些经验做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介绍,近年来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深入推进,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已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平均覆盖率达82.5%,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53万吨,焚烧处理能力占比77.6%,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较大提升。
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的46个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城市之一,青岛从2017年开始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经过几年努力,如今青岛全市605个社区、4534个居民小区以及1866个党政机关已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青岛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连续5年将垃圾分类列入市办实事清单,形成了完善的工作推进机制和资源要素保障体系。”青岛市副市长解宏劲说,目前,青岛市区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全覆盖,厨余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22%,回收利用率达到38%,全域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市民切实感受到垃圾分类带来的新变化。
深圳市副市长黄敏介绍,深圳按照政府推动、志愿先行、基层发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思路,创新开展垃圾分类蒲公英计划,努力推动市民群众养成习惯。“我们以蒲公英理念为先导,先后编制蒲公英计划设计导则、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打造统一品牌形象,培养了蒲公英教师2300多名,志愿者超过了5万人,助推垃圾分类文明理念像蒲公英种子一样撒向千万家。”黄敏说。
北京发挥各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居民议事厅作用,社区党委齐抓共管。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徐利介绍,北京市近1.3万个居住小区、3000余个行政村、11.7万个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和广大群众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稳定在18%以上,可回收物规范回收量增长近1倍,其他垃圾减量率超过3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以上。
各地在垃圾分类实施中,强化了智能化管理。比如,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瑞源名嘉汇小区的24小时垃圾投放点,垃圾分类智能机器人小睿正在回答小区居民陈金的提问。“小睿小睿!”“我在。”“油漆桶是什么垃圾?”“油漆桶是有害垃圾。”
“小睿是新上岗的垃圾分类智能机器人,具备高清监控、智能语音、行为识别等功能,是当地首次在垃圾桶边督导领域尝试运用机器人技术。”青岛西海岸新区城管局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姜爱玲告诉记者。
江苏省苏州市副市长张桥表示,苏州市通过搭建一体化数据库、打造智能化分析舱、形成多视角考评图,构建了全要素智慧管理网络,将1.5万个投放点、8000余辆收运车辆、所有终端处理设施等基础信息全部纳入信息平台。通过建设基础信息数据库,切实摸清家底,推动服务升级和精准精细规范管理。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补齐设施短板,扎实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持续提升焚烧处理能力,不断优化垃圾处理结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杨宏毅说。(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
标签: